一种铬合金钢的淬火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淬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铬合金钢的淬火方法。
背景技术::
合金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工业上较多地使用合金钢材大约是在19世纪后半期。当时由于钢的生产量和使用量不断增大,机械制造业需要解决钢的加工切削问题,1868年英国人马希特(r.f.mushet)发明了成分为2.5%mn-7%w的自硬钢,将切削速度提高到5米/分。随着商业和运输的发展,1870年在美国用铬钢(1.5~2.0%cr)在密西西比河上建造了跨度为158.5米的大桥;由于加工构件时发生困难,稍后,一些工业国家改用镍钢(3.5%ni)建造大跨度的桥梁。与此同时,一些国家还将镍钢用于修造军舰。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要求加快机械的转动速度,1901年在西欧出现了高碳铬滚动轴承钢。1910年又发展出了18w-4cr-1v型的高速工具钢,进一步把切削速度提高到30米/分。可见合金钢的问世和发展,是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和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和军事工业的需要分不开的。
与金属镍相比,金属铬熔点高(1860℃),比强度大(强度和密度之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抗高硫、柴油燃料、海水腐蚀性能。然而在含铬合金有其显著优点的同时,也有其缺点,铬的加入会降低塑性和韧性。通常可以通过添加其他的金属元素来调节合金钢的韧性,例如,加入镍,可以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加入钒,可以提高强度和韧性;加入铝可以提高冲级韧性。但是,合金中元素的增加,往往会带来成本提高、制备工艺复杂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合金技术,提供一种铬合金钢的淬火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铬合金钢的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的步骤:将铬合金钢加热至800℃,保温1min,用第一淬火剂淬火至300~350℃,立即放入第二淬火剂进行淬火至110~130℃,再用第三淬火剂淬火至室温。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淬火剂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物质组成:氯化钙3~4%,氢氧化钠2~3%,余量水。
更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淬火剂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物质组成:氯化钙3%,氢氧化钠2%,余量水。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淬火剂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物质组成:硝酸钠20~25%,亚硝酸钠20~25%,硝酸钾20~25%,余量水。
更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淬火剂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物质组成:硝酸钠20%,亚硝酸钠20%,硝酸钾20%,余量水。
优选地,所述的第三淬火剂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物质组成:氯化锌10~20%,氢氧化钠10~20%,余量水。
更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淬火剂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物质组成:氯化锌10%,氢氧化钠10%,余量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铬合金钢的热处理,在三个不同温度阶段采用三种不同的淬火剂,有效地减少了铬合金钢材料的内应力,降低其变形和开裂倾向,经本发明所述方法处理后的铬合金钢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塑性。
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例。
实施例1:
一种铬合金钢的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的步骤:将铬合金钢加热至800℃,保温1min,用第一淬火剂淬火至300℃,立即放入第二淬火剂进行淬火至110℃,再用第三淬火剂淬火至室温。
所述对的第一淬火剂为氯化钙3%,氢氧化钠2%,余量水。
所述的第二淬火剂为硝酸钠20%,亚硝酸钠20%,硝酸钾20%,余量水。
所述的第三淬火剂为氯化锌10%,氢氧化钠10%,余量水。
实施例2:
一种铬合金钢的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的步骤:将铬合金钢加热至800℃,保温1min,用第一淬火剂淬火至350℃,立即放入第二淬火剂进行淬火至120℃,再用第三淬火剂淬火至室温。
所述对的第一淬火剂为氯化钙4%,氢氧化钠3%,余量水。
所述的第二淬火剂为硝酸钠20%,亚硝酸钠25%,硝酸钾23%,余量水。
所述的第三淬火剂为氯化锌15%,氢氧化钠20%,余量水。
实施例3:
一种铬合金钢的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的步骤:将铬合金钢加热至800℃,保温1min,用第一淬火剂淬火至300℃,立即放入第二淬火剂进行淬火至130℃,再用第三淬火剂淬火至室温。
所述对的第一淬火剂为氯化钙3%,氢氧化钠3%,余量水。
所述的第二淬火剂为硝酸钠25%,亚硝酸钠20%,硝酸钾25%,余量水。
所述的第三淬火剂为氯化锌15%,氢氧化钠15%,余量水。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使用实施例1~3所提供的铬合金钢的淬火方法,对含铬量为1%的合金钢进行淬火,淬火后含铬合金钢的拉伸强度如下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