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模具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冶炼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模具钢。
背景技术:
模具钢是用来制造冷冲模、热锻模压铸模等模具的钢种,模具是机械制造、无线电仪表、电机、电气等工业部门中制造零件的主要加工工具,模具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压力加工工艺的质量,产品的精度和生产成本,二模具的质量与使用寿命主要靠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加工工艺。
目前的模具钢通常各个面都是平面,在运输时,由于模具钢的表面为平面,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滑动,造成运输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在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碰撞,会导致模具钢损伤,增加了运输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模具钢。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模具钢,包括模具钢本体,所述模具钢本体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模具钢本体的一侧凸设有代表模具钢型号信息的凸起,所述模具钢本体的一侧侧壁上向外凸设有卡块,且所述模具钢本体的另一侧侧壁上与所述卡块对应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卡块相匹配的卡槽,所述模具钢本体的上表面与两侧侧壁连接处分别设有过渡部,所述模具钢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分别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柱;
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竖向设置的槽底、朝向所述槽底方向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槽壁和水平设置的第二槽壁,且所述第一槽壁、槽底和第二槽壁依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模具钢,通过在模具钢本体的两侧侧壁上设置第一凹槽可以方便外部夹持部件插入并完成模具钢的转移,通过所述卡块和卡槽可以使得模具钢相互固定,并通过在模具钢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分别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柱可以大大增加摩擦力,进一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相对滑动,保证运输安全,另外通过所述过渡部可以有效防止碰撞造成损伤,大大提高了抗碰撞能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扩口设置。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扩口设置可以方便外部夹持部件比较顺利地伸入至所述第一凹槽内,提高操作效率,有利于模具钢的转移和运输。
进一步:所述第一槽壁表面设有摩擦面。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所述第一槽壁上设置所述摩擦面,可以使得外部夹持部件在伸入所述第一凹槽时与所述第一槽壁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使得外部夹持部件能稳固的夹住所述模具钢本体,防止脱出,增强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模具钢本体的下表面上贯通设有至少两条用于固定起吊线绳的第二凹槽。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凹槽,可以方便在采用起吊方式进行转移时将起吊线绳穿过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且线绳不易滑出或脱出,丰富了转移方式。
进一步: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为圆弧面或平面。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弧面或平面有利于线绳嵌入,并防止线绳脱出,增强了转移时的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模具钢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吸尘棉。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吸尘棉可以起到,吸尘的效果,避免灰尘对模具钢的覆盖而影响正常使用。
进一步: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槽底之间的夹角为45度。
进一步:所述过渡部包括与模具钢本体上表面连接的耐压段以及与模具钢本体侧壁连接的支撑段,且所述耐压段与所述支撑段的连接处向内凹陷设置形成分隔槽。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耐压段和支撑段,大大提高了模具钢本体的边沿的抗压能力和抗撞击能力,并且,耐压段和支撑段可以有效降低磕碰,设置分隔槽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过渡部的缓冲压力的能力。
进一步:所述耐压段和支撑段均为弧面状,且所述耐压段的弧度小于所述支撑段的弧度。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弧面状结构可以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抗撞击能力,当外部物体与其碰撞时会快速滑离,避免了过渡部的持续受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模具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模具钢本体,2、第一凹槽,3、凸起,4、卡块,5、卡槽,6、过渡部,7、支撑柱,8、第一槽壁,9、槽底,10、第二槽壁,11、摩擦面,12、第二凹槽,13、吸尘棉,14、耐压段,15、支撑段,16、分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模具钢,包括模具钢本体1,所述模具钢本体1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凹槽2,所述模具钢本体1的一侧凸设有代表模具钢型号信息的凸起3,所述模具钢本体1的一侧侧壁上向外凸设有卡块4,且所述模具钢本体1的另一侧侧壁上与所述卡块4对应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卡块4相匹配的卡槽5,所述模具钢本体1的上表面与两侧侧壁连接处分别设有过渡部6,所述模具钢本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分别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柱7。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凹槽2包括竖向设置的槽底9、朝向所述槽底9方向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槽壁8和水平设置的第二槽壁10,且所述第一槽壁8、槽底9和第二槽壁10依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模具钢,通过在模具钢本体的两侧侧壁上设置第一凹槽可以方便外部夹持部件插入并完成模具钢的转移,通过所述卡块和卡槽可以使得模具钢相互固定,并通过在模具钢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分别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柱可以大大增加摩擦力,进一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相对滑动,保证运输安全,另外通过所述过渡部可以有效防止碰撞造成损伤,大大提高了抗碰撞能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2的槽口扩口设置。通过将所述第一凹槽2的槽口扩口设置可以方便外部夹持部件比较顺利地伸入至所述第一凹槽2内,提高操作效率,有利于模具钢的转移和运输。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扩口设置,指的是将所述第一凹槽2的槽口扩宽处理,即将所述第一凹槽2在位于槽口处分别向上下扩宽设置,并在槽口处形成喇叭状,起到导向的作用,这样外壁夹持部件就能比较顺利的深入所述第一凹槽2内。
优选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壁8表面设有摩擦面11。通过在所述第一槽壁8上设置所述摩擦面11,可以使得外部夹持部件在伸入所述第一凹槽2时与所述第一槽壁8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使得外部夹持部件能稳固的夹住所述模具钢本体1,防止脱出,增强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模具钢本体1的下表面上贯通设有至少两条用于固定起吊线绳的第二凹槽12。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凹槽12,可以方便在采用起吊方式进行转移时将起吊线绳穿过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凹槽12内,并且线绳不易滑出或脱出,丰富了转移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12的底面为圆弧面或平面(图中为平面)。圆弧面或平面有利于线绳嵌入,并防止线绳脱出,增强了转移时的安全性。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模具钢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吸尘棉13。通过设置所述吸尘棉13可以起到,吸尘的效果,避免灰尘对模具钢的覆盖而影响正常使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壁8与所述槽底9之间的夹角为45度。这里,所述第一槽壁8与所述槽底9之间的夹角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容易导致外部夹持部件脱出,过小使得外部夹持部件不易伸入。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部6包括与模具钢本体1上表面连接的耐压段14以及与模具钢本体1侧壁连接的支撑段15,且所述耐压段14与所述支撑段15的连接处向内凹陷设置形成分隔槽16。通过所述耐压段14和支撑段15,大大提高了模具钢本体1的边沿的抗压能力和抗撞击能力,并且,耐压段14和支撑段15可以有效降低磕碰,设置分隔槽16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过渡部6的缓冲压力的能力。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耐压段14和支撑段15均为弧面状,且所述耐压段14的弧度小于所述支撑段15的弧度。通过弧面状结构可以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抗撞击能力,当外部物体与其碰撞时会快速滑离,避免了过渡部的持续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