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材料热处理的发展趋势
模具的制造精度:热处理引起的不均匀、不完全的显微组织转变和过大的残余应力,使热处理后的模具在加工、装配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从而降低模具的精度
甚至报废。模具的强度:由于热处理工艺不当、热处理操作不规范或热处理设备状态不完善,导致处理后的模具强度(硬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模具的工作寿命:热处理造成的不合理的显微组织和过大的晶粒度,导致模具的韧性、冷热疲劳性能、耐磨性等主要性能下降,影响模具的工作寿命
模具制造成本:作为模具制造过程的中间环节或最后一道工序,热处理引起的开裂、变形超差、性能超差,多数情况下会使模具报废,即使修复后还能继续使用,也会增加工时,延长交货期,增加模具制造成本。
正是热处理技术与模具质量密切相关,使得这两种技术在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真空热处理技术、模具表面强化技术和模具材料预硬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
1.模具真空热处理技术
真空热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热处理枝术,其特性正是模具制造中迫切需要的,如防此加热氢化脱碳,真空脱气或除气,消除氢脆,从而提高材料(零件)的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真空加热慢、零件内外温差小等因素决定了真空热处理工艺引起的零件变形较小,
根据冷却介质的不同,真空淬火可分为真空油冷淬火、真空风冷淬火、真空水冷淬火和真空硝酸盐等温淬火。模具的真空热处理主要采用真空油冷淬火、真空风冷淬火和真空回火。为了保持工件(如模具)真空加热的优良特性,冷却剂的选择和配方以及冷却工艺非常重要。模具的淬火工艺主要采用油冷、风冷。
对于热处理后不再加工的模具工作面,淬火后应尽量采用真空回火,尤其是真空淬火的工件(模具),可以提高与表面质量有关的机械性能,如疲劳性能、表面亮度耐腐蚀性等。
热处理过程计算机模拟技术(包括微观组织模拟和性能预测技术)的成功开发和应用,使模具热,处理智能化成为可能。由于模具具有小批量(甚至单件)、多品种、热处理性能要求高、无废品等特点,因此有必要对模具进行智能化热处理。模具智能热处理包括:定义模具的结构、材料和热处理性能要求;模具加热过程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的计算机模拟:模具冷却过程温度场、相变过程和应力场分布的计算机模拟;加热和冷却过程的模拟;淬火工艺的制定;热处理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在真空高压气体淬火方面都进行了研发,主要针对模县。
2.模具表面处理技术
在模具工作中,除了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和韧性的基体的合理配合外,其表面性能对模具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这些表面性能是指:耐磨性、耐魔蚀性、摩擦系数、疲劳性能等。仅仅通过基体材料的改进来提高这些性能是非常有限和不经济的,而表面处理技术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这也是表面处理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
樽县表面外理技术是通讨表面涂层,表面改性或复合处理技术改变模县表面的形状、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应力状态,以获得所黑表面性能的系统工程。从表面的理的方式来看,可分为化学法、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和机械法。尽管旨在改善模具表面性能的新处理技术不断涌现,但在模具制造中主要采用渗氨、渗碳和硬化膜沉积。
渗氨工艺包括气体渗氨、离子渗氨、波体渗氨等。在每种渗氨模式下,都有多种渗氨工艺,可以满足不同钢种、不同工件的要求。渗氨技术可以形成性能优异的表面,与模县钢的淬火工艺有很好的配合。同时,渗氨温度低,渗氙后无需剧烈冷却,模是变形极小,因此,浚氨技术在模县表面强化中应用较星,也最广泛。
模具渗碳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模具的整体强度和韧性,即模具的工作表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由此引入的技术思路是用较低等级的材料代替较高等级的材料,即通过渗碳淬火,来降低制造成本
目前,Cvd和Pvd是成熟的硬化膜沉积技术。为了增加膜工件表面的结合强度,已经开发了各种增强的Cvd和Pvd技术。硬化膜沉积技术首先应用于工具(工具、切削丅具、测量丅具等。),而日效果极传。作为标准工艺,许多工具都涂有硬化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涂层硬化膜技术已用于模具,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硬化膜沉积技术(主要是设备)成本较高,目前仍只应用于一些精密、长寿命的模具。如果建立热处理中心,涂硬化膜的成本会大大降低。如果有更多的模具采用这项技术,可以整体提升我国的模具制造水平。